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工作动态>业务交流
优化、创新、聚力——苏州工业园区点亮政务服务引航灯
来源: 苏州市行政审批局  发布日期: 2021-10-13 14:37   访问量:

      苏州工业园区坚持国际化视野、系统化思维、开发区特色,在大部制改革、扁平化管理的“小政府、大社会”总体架构下,创造性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放管服”改革决策部署,全力打造“放管服”改革基层治理典范,构建全球一流政务营商环境。

第一,优化体系架构,推动服务流程再造。聚焦企业群众办事实际需要,突出“集中高效、分类管理”特点,建设并持续夯实基层政务服务架构。一是打造一站式中心,实现“方便办”。开展一站式服务“授权审批”及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成立一站式服务中心,横向“一类事”综窗+纵向“一件事”专窗模式,实现审批扁平化、要件标准化、裁量规范化、流程科学化;推动准入准营、项目建设、公用事业等15个部门200余项高频业务向区级大厅全链集中,实现涉企服务90%以上窗口授权办结。如,苏州工业园区袁昌文小吃店在一站式中心享受到了“行业综合准营” 改革“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提交、一窗受理、一窗出件”的方便,跑腿次数与办理时限均压缩至原来的三分之一,申请人的填表工作量、材料数减少20%以上。二是推广融驿站模式,实现“就近办”。在产业园区、国资载体、商务楼宇、银行机构等地探索“融驿站”服务模式,帮助企业在“家门口”享受一站式政务服务。目前,12个站点可为企业群众提供200余项涉企及民生高频服务,累计开展超过4000次服务。如,生物产业园站点可以为生物医药类企业提供医疗资质许可、环评审批、安全生产监管、易制毒化学品购买销售等帮代办服务;科技园站点根据园内企业需求,量身打造中小企业政策申报和人才申报专区,为企业提供“一对一”专属服务;东沙湖基金小镇为园内股权投资及基金类企业提供从工商登记至私募基金投资、备案、政策申报等多项专业服务。三是建设全科社工队伍,实现“上门办”。组建首支全科社工队伍,实现辖区内4个为民服务中心、35个社区工作站便民服务全覆盖。以“大综窗”模式推动所有下沉业务“一门式集中、全天候服务、全科式办理”,并联合社区网格员力量,为老年、残障特殊人群提供“上门办”政务服务。如,园区唯亭街道发布40余项基层上门办事项清单,由235名专职网格员驻点辖区内29个社区,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包括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申请、尊老金申请、年审、居民医保年度申报等上门服务,事项当日办结比例近九成,累计服务次数逾2万次。

第二,布局智慧平台,实现信息化赋能创新。利用区级线上政务服务平台——“一网通办”,全力推进政务服务集成改革,努力使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一是加强平台建设,提升用户体验。按照“统一入口、统一身份”原则推动系统集成,避免二次登录与数据共享难题。持续探索全流程网办类政务服务事项电子归档试点,率先开展江苏省电子证照应用试点,主动承接电子印章、签章等赋能。目前已汇聚省、市、区级高频应用证照共20多项,累计近100余万次调用及查验,替代纸质材料,目前已实现办理时限压缩50%全覆盖,审批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如,2021年幼儿园、中学入学网上报名期间,累计调用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出生医学证明、房产证等证照40余万次,服务人数超2.5万人。二是打破信息孤岛,强化内部协同。打造“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事项库,组织全区各部门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推动“碎片化部门”走向“整体性政府”。目前累计上线26个单位近1200项业务,用户超25万。整合生物医药、融资人才等13个“一类事”平台,发布民生、涉企类共56个“一件事”服务场景;运行“一网通办”国际版和跨省通办专区,推动入学报名、12345自助挪车等高频民生服务事项实现全程免材料、办事不见面。如,园区依托“一网通办”管线报装并联审批系统,实现企业水电气报装“线上一个总门户、一次登录、一次申请、多部门联合审批”的办理新模式,苏州润佳工程塑料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给水接驳工程从规划批准到多部门管线权属确认再到占道、开挖许可并联审批全流程仅用4个工作日。三是助力专项改革,推动制度创新。充分利用“一网通办”平台推动制度创新,实施电子踏勘、远程查档等专项改革。如,园区实施的多规合一管理平台的创新做法是依托园区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各项审批业务提供全部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权威信息,支撑各主管部门的技术审查。通过平台,审批人员可获得清晰、精准和一致的审批辅助信息,实现即时调用各部门的权威数据和审批要件审查,实现了审管联动,大幅提升了行政审批质量和审批效率。

第三,聚力创新攻坚,着力破解监督制约难题。聚焦优化企业发展“软环境”、解决群众办事“难慢繁”问题,大力推进闭环工程,破解审批监管脱节、诉求反馈不及时、怠于 改革等问题。一是实时透明,打造“审管执”全过程闭环。开发“审管执信”信息化交互平台,压实行业部门主导监管、许可部门重点监管、多级部门联动监管、风险行业精准监管的职责分工,按照“审批—监管—执法”全链条业务梳理的方式推动审管执三大环节互相衔接,实现审批、监管事项源头预防、过程管控、末端治理全程线上贯通。自2021年1月1日试运行以来,已经梳理形成首批近590项“审管执”全链条业务清单,陆续上架300余项“审管执”全链条业务至审管执信平台,并依托平台精准推送2021年办件信息907条,部门签收率100%,反馈率99.14%,推送历史办件信息8728条,部门签收率100%,反馈率95%。二是联动共享,夯实平台硬实力。按照国家“互联网+监管”的标准规范,对接、改造原有的监管系统,推动园区监管数据中心和园区统一政务服务数据库建设;分批次、分阶段、分类别将上级、本级系统数据融入对接园区审管执信平台,实现各级、各类监管系统集成。截至目前,已完成国家省市要求的监管事项库等8个监管数据库建设,并以自贸区名义申请对接省监管数据库,汇聚了省下发以监管事项、监管对象、信用评级为主的数据20余万条,落地了园区监管组织架构206位工作人员及500位执法人员,实现与园区政务通的统一身份认证。三是靶向推送,规避监管领域风险。围绕“工改商”治理等突出问题,梳理工业、住宅、商业等3大类用地上所登记的市场主体的经营范围,为监管部门现场监管提供重点监管线索信息库;日常梳理许可审批、监管中的风险点,主动向行业监管部门推送风险线索。2021年至今“审管执信”平台依托系统内地理信息、工商登记等数据进行精准匹配预警,向园区四大功能区推送工业用地上注册的企业信息5267家,以信息化赋能手段实现“工改商”“违章搭建”等11类违法风险警示。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分享
打印页面|关闭页面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