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信息公开>计划总结
苏州市行政审批局 2018年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思路
来源:   发布日期: 2019-02-22 09:00   访问量:

2018年,苏州市行政审批局(以下简称“市审批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国家、省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各项工作部署,牢牢立足于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认真落实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窗”办理工作要求,审批便民化水平持续提升,线上线下一体融合不断加快,“一局(办)三中心”运行体制全面理顺,各项改革创新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2018年,市政务服务大厅总计办理各类办件51万件,日均2120件,按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9%以上,各窗口的优质服务收到了企业群众送来锦旗20面、各类表扬信函42封。市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完成交易项目10488个,涉及交易金额1974.89亿元;市“12345”服务热线累计受理各类服务需求137.7万件,同比增加82.2%,及时办理率99.83%,满意率99.67%。

 一年来,围绕目标任务,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突出党的领导和党建引领,强力打造“政务先锋”服务阵地

市审批局党组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任务,深入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充分发挥窗口党建的服务率先作用,积极打造苏州“海棠花红”领导下的政务窗口先锋阵地。   

1.多措并举抓学习,确保学有实效。一是领导干部“带头学”。将习近平同志原文讲话、党的十九大报告解读文章等纳入到局党组中心组学习安排中,局领导班子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撰写发言材料,讨论学习体会和落实举措,始终保持学习贯彻热潮。二是全体党员“集中学”。召开专题会议学习贯彻,组织全体党员积极研讨、广泛交流,邀请市委党校教授作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专题辅导。三是依托网络“在线学”。创建“党员干部微信群”平台,定期推送十九大原文、重点解读和时事评论员文章,实现网上学理论、谈体会,结合工作发心声、谈感悟。四是参与活动“现场学”。积极参加市级机关党建工作专项述职会、开放式主题党日、“新时代新接力”先锋礼赞、“网上学习会”第二季个人诵读等各类活动,开展智慧党建平台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体检工作,选派优秀党员参与苏州市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中国共产党章程》知识竞赛,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2.强化组织抓群团,筑牢工作基础。配合市级机关工委组建“新中心 心服务”党建联盟,完成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安窗口等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和机构调整,对支部党员发展情况自查、落实党员发展计划; 完成机关纪委、共青团委、妇联等组织的建设,成立“青年志愿者”队伍;注重先进典型选树,组织评选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党员,推动党支部和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3.注重教育抓作风,深化廉政建设。组织“学革命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教育,开展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学习月”,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要求,班子成员常态化开展谈心交流活动;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述职述廉等党内监督制度;开展局本级和下属单位廉政风险点评估汇总并形成《评估报告》,局党组与机关各处室、下属单位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组织党员干部参加机关工委第六批“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警示教育,邀请市委巡察组领导上了党风廉政建设的专题党课,收到了良好的反响。

4.创新载体抓宣传,彰显服务特色。充分发挥工会等群团组织作用,扎实开展送温暖、送健康、送文化活动;组织赴挂钩社区,开展困难群众走访慰问和困难党员摸底上报,联系市红十字会、聋哑学校等机构,协调敬老助学、导服台急救、手语服务等志愿者服务事项。组织参加了“在职党员统一服务日”集中服务。结合苏州市行政审批局基层党建工作实际和窗口特点,着重突出政治功能和政务服务特色,打造党员教育实境课堂,推进“政务先锋”阵地建设,党建工作成为苏州“海棠花红”先锋阵地群的重要组成单元。

二、围绕“互联网+政务服务”,精心打造“智慧便民”服务体系

一年来,市审批局以政务服务“一张网”的优化运行为抓手,扩大“不见面”审批范围,扎实推动政务服务网向基层延伸,着力打通群众办事的堵点难点,实现政务服务更加智慧高效、惠企便民。

    1.加强督查指导,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配合市政府印发《2018年度苏州市全面融入省政务服务网工作要点的通知》,对全市政务服务网工作任务进行明确;组织专项督查,指导市级部门解决政务服务网办事指南方面存在的1948个突出问题;结合政务服务前100项热门事项,围绕37个市级部门的313张证照(批文),形成电子证照目录数据;推进全程电子化,引导企业网上登记,有2852笔公司设立登记业务实行网上预审,网上登记率达100%;开展全市政务服务网上服务能力评估,对3.8万项数据进行规范,网上服务内容的全面性、准确性大幅提升。

2.推行多种方式,加快“不见面”审批应用。推广实施全程网办、网上核查、统一邮政快递、全程代办、自助机服务等五种“不见面”审批方式;优化“不见面”服务用户体验,推行视频在线互动式的网上行政指导;完成市场准入审批可信身份认证等“不见面”服务功能开发,在全省率先推进股份公司登记“全自助一机式”服务,实现“同城通办”,累计服务企业1687家,平均注册时间1天;办事大厅办件结果EMS免费快递服务做到全覆盖,采用寄递服务的办件达到6.5万件,占办件总数的13%;目前,市本级“不见面”业务1434项,“见一次面”业务73项,分别占政务服务事项总业务数的91.8%和4.7%。 

3.健全四级体系,推进“政务服务网”向基层延伸。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工作部署,积极调查摸底乡镇(街道)、村(社区)机构设置情况,指导各地开展基层网上服务站点建设;会同市民政局梳理汇总了村(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全面推动基层公共服务事项的事项认领和指南维护工作。目前,全市10个区县的116个镇(街道)已经在政务服务网上统一开设门户,全市政务服务网镇(街道)覆盖率达到100%,村(社区)覆盖率达到99.6%,覆盖城乡、线上线下联动的政务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4.打通办事“堵点”,服务民生重点工程。为贯彻限期解决100个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办事难点堵点问题的要求,市审批局积极配合市政府起草通知,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召开5次协调会,解决涉及身份证明、教育、卫生等领域等堵点难点问题,解决数量全省第一;政务大厅设立了24小时自助服务区,增设了自助拍照机、驾驶车管类自助申报设备,公安出入境在全国率先推出“智慧办理一机式”服务,有效满足了群众服务需求;上半年,市审批局克服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等因素,创新采用“模拟审批”方式,全力服务好静脉产业园环境提升工程等市政府重点项目,审批时间平均提速50%以上,得到了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项目建设方好评,为下一步我市基本建设领域提速增效提供了实践依据。

    三、扩大相对集中许可改革效应,全面推广“一窗办理”服务模式

为进一步发挥审批资源整合优势,市审批局变“单一窗口”为“全科窗口”,扎实推动政务服务“一口清”导办、“一窗式”审批、“一条龙”服务。

1.开展系统性回顾梳理,总结相对集中改革任务落实运行情况。认真总结审批局一年来的运行情况,对首轮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情况进行全面回顾,加强与事项原主管部门沟通商榷,签订细化操作层面交接协议,事项审批进一步理顺;组织成立相对集中许可权改革、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不见面”审批、“智能导服”和“一窗式”审批等五个专项调研小组,赴天津滨海新区等地学习考察,围绕苏州政务服务改革实际,梳理完善业务规范标准化手册,针对市场准入审批领域自助服务创新等工作实际,撰写专题调研文章。

2.召开“张家港现场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审批“一窗服务”。5月4日,市审批局在张家港市召开了推进“一窗式”审批工作现场会,在全系统达成推进“一窗式”综合服务共识,印发了《经验交流汇编》和《实施意见》。经过不懈努力,7月底,市、县(市)区两级政务大厅企业开办审批全部实现“一窗式”服务,各地“一窗式”办件月均600余个,苏州大市范围企业设立全流程3个工作日内完成。加快落实“三十证合一、一照一码”工作要求,实现“一套材料、一表登记、一窗受理”,通过搭建政银平台有效解决企业跨区办理银行开户需求,完成审批监管信息双推送系统建设,认真推行登记信用承诺制度,市本级名称自主申报使用率和复审通过率均达80%以上。

3.召开“太仓现场会”,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审批“一窗办理”。10月30日,市审批局在太仓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各地审批局(政务办),积极学习借鉴太仓政务办“投资建设智能服务平台”、相城区政务办“一窗办理、全科服务”等各类先进典型,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审批“一窗办理、集成服务”。会后,各地进一步明确计划书和进度表,按照“综合窗口”、“并联审批”等要求,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协调配备项目审批“一窗式”工作的资源和支撑保障,采用各种有效的形式和载体,12月底基本实现项目审批“一窗式”服务。

    4.建设“多规合一”系统,打造市级联合审批“线上一窗”平台。根据市政府部署,市审批局承担了我市“多规合一”工作的生成管理和联合审批两个平台建设。在充分学习厦门、沈阳模式基础上,结合“多规合一”总体方案,认真制定建设方案,下发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表,通过走访调研、召开专题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进项目审批链梳理、拟定了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等4大流程,按照“一窗服务、一单指导、一表填报、一网运行、一码管理”的运行理念,梳理规范了10个部门的37项审批事项及其材料,申请人填报信息由1200多项归并到270项,9月底,平台建成运行,涉及的24个部门在系统内运行操作。

5.组织全链条审批,推动不同领域“一窗办理”。为重点解决市级基本建设项目审批链不完整问题,市审批局组织了全链条审批调研,相关工作建议得到了市政府领导充分肯定,在征求相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拟定工作方案,切实推动解决姑苏区范围内企业项目报建市、区多头跑的问题。针对春季教师资格证时间跨度长、工作量大的特点,采用“全员上岗、全窗通办”方式,在最短时间内认定并发放教师资格证1730张。公安综合、住建等事项分类杂、服务前台多的进驻部门窗口,也在年底前率先实现了“一窗通办”。

四、加强机关日常运行管理,坚持营造“规范和谐”服务氛围

结合行政审批法制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市审批局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加大创先争优工作力度,不断提升“政府之窗、百姓之家”品牌形象。

1.抓好主题活动实施,切实增强为民服务主动性。印发《苏州市政务系统“政务创新、服务创优”主题活动实施意见》,从政务服务网建设、宣传报道、依法行政、服务质量、改革创新等五个方面着手,在全系统营造创新创优、创先争先氛围;10月下旬,组织系统干部职工开展“政务服务综合能力提升班”主题集中培训,加强了队伍建设;在政务大厅各窗口扎实开展第十一届争创“双十佳”评选活动,印发实施意见,制定活动方案全面推进落实,切实增强工作人员为民服务主动性,不断扩大服务品牌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2.注重建章立制效果,夯实政务服务法治基础。更新、完善了管理类《制度汇编》,加强行政决策程序规范化建设,制定实施涉及决策、执法、依申请公开、合同管理等多项制度;以“一门业务课程”、“一本法规手册”,“一期法律专刊”、“一次案卷评查”的“四个一”为核心,提高局机关整体政策法规建设;局网站开设“法治政府建设”专栏,成立依法行政、复议应诉等领导小组和委员会;组织参加执法复议资格考试,目前,市审批局共有执法人员12名,复议应诉人员5名,执法监督人员3名;一年来,市审批局共涉及行政诉讼一审案件7件,二审案件3件,被申请行政复议4件,自行审理行政复议案件2件,依申请公开7件,办理行政许可撤销1件。全年复议无撤销、诉讼无败诉,诉讼案件机关负责人出庭率达100%。

    3.开展督查测评,规范政务服务有序运行。按照新的双月度考核细则,引导工作人员遵章守纪、创优服务。一是优化咨询服务,成立讲解组,有针对性开展专题培训,通过引进智能机器人,开发引导、查询、满意度调查等应用,群众办事体验更加人性化;二是通过采用网络、短信和第三方测评等渠道,实现大厅督查和满意度测评对市区两级政务服务大厅、资源交易和便民服务中心全覆盖,推动窗口服务效率更高、作风更优、形象更好;三是认真做好来信来访答复处办,共受理各类意见建议和诉求反映128件,并对承办的人大建议1件、政协提案9件均认真做好沟通协调,做到提前办结,委员代表均表示满意。

4.加强后勤管理,做好信息化安全保障。顺利通过保密年度检查和档案年检评审,组织政务大厅和局机关的消防演习;落实机房设备运维保障,完成机房二套UPS整合工程和弱电间“机房无忧”监控工程;开展网络安全检查,保障了系统平台和网络运行的安全;按照市级机关文明单位创建要求,对政务大厅办事场所进行了专项整治,为企业群众营造了更加良好的服务环境。

五、强化资源交易平台建设,认真践行“公开公正”服务理念

2018年,市审批局积极领导市资源交易中心扎实推进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创新发展,通过健全完善制度、加强系统建设,推动了公共资源交易的规范化和便利化水平。

1.完善各类交易运作,取得业务工作新成效。实行开评标区“四色马甲”管理,对交易现场人员进行识别,将交易各方代表充分置于阳光之下,更好地接受投标人和社会公众监督;启用隔夜评标室,有效满足大型项目长时间评标的需求,评标的保密性、安全性大大提高;调整窗口布局、整合业务资源,6月1日起各类业务实现“一窗”服务;有效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启用新的政府采购专家抽取系统,将姑苏区、吴中区、相城区、高新区政府采购项目全部纳入中心统一运行并实行网上报名;将原区属行政事业单位自行管理的经营性资产,试点纳入到统一业务范畴中。 

 2.现代信息技术引领,创新电子交易新应用。实现“不见面”网上直播开标,投标人远程参加开标会议,在线实时完成整个开标全过程;构建“互联网+金融服务”业务模式,通过基于工业互联网应用并结合金融安全技术,将招投标业务平台、财务系统与银行系统进行集成协同,推动了业务的实务操作与信息的实时融合;做好日常信息化维护,启用大厅叫号系统和开标室场地预约系统,积极做好远程异地评标系统开标室改造,建立了智能化设备终端日常巡检制度。

3.着力优化平台服务,促进市场化改革新效益。顺利实施机关事业单位更新淘汰车辆及企事业单位车改取消车辆公开处置工作,共涉及车辆391辆,成交金额1232.67万元;至12月底,加工贸易废料交易平台组织17163场竞价会,交易额19.03亿元,标的平均增值率9.22%,为加贸企业增收1.6亿元,为国家增加税收3534万元;构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完善镇(街道)窗口规范化建设,目前全市建成镇(街道)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85家,实现与苏州三资监管系统互通,形成全流程线上交易闭环,截至2018年12月31日,苏州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成交34022笔,成交金额28.24亿元;努力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能力,苏知中心搭建线上服务平台,汇聚工商、版权等各类数据资源,实现近千家科技企业、金融机构及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注册认证,发布知识产权转让信息超过6000条;江苏银行、苏州银行等7家金融机构与平台合作,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项目备案26笔,促成6笔小微企业贷款,组织各类知识产权活动8场次,联合江苏天弓发布4篇专利运营专题报告。

六、完善热线接听办理机制,坚持创建“全国一流”服务水平

2018年以来,我市便民服务工作紧扣建设“全国一流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总目标,不断提升全市政务热线服务水平,有效推动全市便民服务工作迈上新台阶。

1.深化分区接听,承接移车服务,完善一体化服务格局。5月4日,苏州市“12345”接听权限下放工作基本完成,苏州大市范围内“12345”热线“1+5+5”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完成平台对接和“移车功能”开发部署,7月1日,移车服务正式接入各区“12345”平台,10月1日,如期实现“全面移交”,目前运行平稳,日均移车需求量近7000件,有效缓解了公安“110”平台压力,畅通了紧急类警情通道。

2.整合热线资源,接管论坛管理,拓展多元化服务范围。根据“大热线对接,小热线合作,无热线融合,紧急类热线联动”的整合原则,基本完成与29个市级单位的35条大热线的对接联动,实现与“110、119、120”等紧急类公共服务热线的互联互转,6条小热线合作和63家无热线单位融合工作同步加快推进;承接“寒山闻钟”论坛的运行管理,实现论坛热线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提升了整体服务质效。

3.加强数据归集,突出平台优势,提升优质化服务水平。开展“数据质量月”活动,强化热线数据归集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至12月底,汇集全市实时工单信息600余万条,有效支撑分区接听后市、区平台交叉业务全域查询处办;8月,政情民意大数据分析平台上线试运行,提高了“12345”平台服务决策及时性、准确性和前瞻性;优化“六个一”平台,开发微信客户端,实现走访信息实时查询、走访数据高质量归集,至12月底全市累计登记走访调研信息82751条,登记问题意见5768条;配合“331”专项行动,以“专报”形式将集中诉求、疑难问题、案例报送市委、市政府,至12月底,共受理事项17228件。

4.细化考评指标,强化考核测评,构建标准化工作体系。全面推行《苏州市“12345”政府公共服务平台诉求内容分类规范》,以区级平台系统对接为契机,完成“12345”诉求内容分类与“数字城管”218类业务的对应归口;引进第三方测评机构,将工作岗位按业务流程科学划分,建立工作小组分工负责制,提高了接听处置效率;落实全市“12345”热线话务质量管理要求,定期组织分析会、培训班,统一监督管理和考核制度,确保全市“12345”热线话务质量始终在高水平运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

2019年,市审批局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我市机构改革和推进相对集中许可权改革工作的总体布局,牢固树立“便民高效、廉洁规范”服务宗旨,深入打造“政府之窗、百姓之家”服务品牌,全面提升政务服务集约化、智能化、便民化水平,全力做好行政审批、资源交易、便民热线政务服务一体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为我市勇当“两个标杆”、落实“四个突出”、建设“四个名城”、争做“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先行军排头兵,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党建品牌建设突出“强”字。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原原本本研读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坚持党员干部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方面走在前、作表率,把学习宣传贯彻作为新年度的首要任务完成好;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同步研究安排,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扎实开展创优争先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协助和保障作用;完善党建工作制度,提高党组织建设质量;抓好志愿者队伍建设,完善服务体系;组织专题教育学习,完成“政务先锋”党建阵地建设。

二是改革发展突出“优”字。继续依托江苏政务服务网,加快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一网通办”,除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外,到2019年年底前,基本实现我市审批服务事项全部网上可办;推进新一批“热点高频”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完成系统平台建设,实现政务服务网向基层延伸,形成基层线上服务平台和线下实体服务大厅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加快“全程不见面”,编制事项办理指南,规范“不见面”方式,加强“不见面”标准化建设,拓展“不见面审批(服务)”范围,整合各部门“不见面”成熟应用,依托自助设备,开设24小时不见面审批服务网点,更好为企业、群众提供优质审批服务。

三是窗口服务突出“实”字。围绕审批资源集中整合“一门一窗”任务安排,落实相对集中许可权改革任务,规范实体政务服务大厅建设,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大厅集中办理,加快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充分实现行政审批“一门办理”;调整优化大厅窗口布局,做好“一窗式”业务梳理和综合受理系统建设,建立健全联合审批机制,推动9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分类办理,完善市场准入和项目建设审批“一窗式”服务,形成以“一窗式”办理为主、专业窗口办理为辅的综合服务模式;丰富市区联动审批内容,强化联动审批功能,切实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四是思路方法突出“创”字。围绕群众办事难点堵点,以优化办事创业营商环境为中心,注重创新思路谋划。坚持以企业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围绕企业生命周期,着力梳理和解决开办、运营、退出全流程各环节的“堵点”“难点”;强化涉审中介服务监管,加强涉审中介网上平台建设,实现中介服务机构“零门槛、零限制”入驻;推进市场准入名称登记改革,扩大提高名称自主申报应用范围,优化股份公司自助登记系统;开展证照联办套餐试点工作,实行统一收件、后台并行审批、集中发证照的模式;拓展政银平台对接范围,引导平台加大数据量的推送。

五是平台整合突出“融”字。加快行政审批、资源交易与政务热线的深度融合,围绕“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建设,构建信息化规范平台体系,制定统一办事指南和交易流程,实现全市资源交易系统、监管系统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协同运行,进一步打造规范高效的苏州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深化全市“一体化”建设和“分区接听”成效,推动市级“12345”从“热线”向“在线”跨越,打造政务资源的集聚平台;完善全市“12345”平台服务数据标准,健全全市统一的数据交互体系,编制全市政务服务知识清单,将便民服务中心进一步打造成为政务信息交互的集成平台、政府服务效能的监督平台。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分享
打印页面|关闭页面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