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信息公开>计划总结
苏州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工作思路
来源:   发布日期: 2015-03-20 09:00   访问量:

2014年,苏州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市政务服务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优化行政服务机制,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创新,有效提升了政务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一、站位于优化发展环境,服务质效有了新提高

1.建立“一口受理、一口办理”审批新模式。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动苏州自贸区设立及功能落实工作的总体要求,“中心”及时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探索建立企业设立登记“一口受理、一口办理”平台。同时,“中心”制定了《苏州市企业设立登记“一口受理、一口办理”实施意见》并由市政府转发各相关部门。结合简政放权工作,“中心”还及时督促各部门在各区行政服务中心设立税务登记、印章备案等事项的服务点,保障此项工作在全市范围内顺利开展。至7月底,企业设立登记“一口受理、一口办理”平台及网上审批平台在全市各级行政服务中心基本建成并运行。2014年11月14日,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节目,对该平台进行了播报宣传。

2.不断推出服务新举措。针对智能化掌上设备的普及和移动应用的蓬勃发展,“中心”启动了移动服务通平台建设工作。该平台结合了微信的便利化入口,和移动APP丰富的定制功能,为市民和企业提供便捷化、随身化服务,同时通过扫描事项和办件的二维码,也可以轻松接入移动服务,实现项目信息随身携带、办事进度实时掌握、互动沟通随时进行。2014年6月30日,国务院第五督查组副组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等领导实地督查“中心”,在详细了解“智能导服系统二期”等创新举措后大为赞赏。同时,“中心”通过双月度考核等方法鼓励窗口不断推出服务新举措。如出入境窗口通过增设服务网点、增加服务窗口、添置自助服务机等手段,想方设法提高办证效率;地税局窗口推出“自助办税机”,为群众提供更为便捷的办税服务;公安局、财政局、市容市政局、文广新局等窗口延长中午服务时间,实现全天候不间断服务;交通运输局窗口优化运作机制,实现海事项目一站办结,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等等。省委罗志军书记在2014年上半年视察“中心”时,对“中心”在窗口建设、创优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

3贯彻落实好简政放权相关工作围绕行政审批事项要做到“接得住”、“放得下”、“管得好”的要求,“中心” 对近两年来各进驻部门已实施或下一步拟推进简政放权(或设立延伸服务点)工作进行了全面调研,在此基础上,根据各进驻部门近年来的办件情况,圈定一批有放权空间的事项,同时按照各地“进得来”的事项进驻原则,要求各窗口积极向部门汇报,推动审批权下放或设立延伸服务点。截至2014年年底,已有11个部门对57项进驻事项实施了审批权下放或设立延伸服务点,全市范围内的延伸服务点数量达124个。

二、立足于推动工作落实,基础工作有了新突破

1.推进行政审批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中心”在对项目进行调研规划的基础上,2014年重点抓了项目的开发建设及与各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同时,对新系统中权力库流程的同步方式及数据填报审核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和梳理,明确了权力维护流程和同步方式,修订了《苏州市行政服务中心接口标准》V2.0版。9月初,新系统已投入试运行,新系统正式运行前,“中心”还组织各进驻部门窗口对进驻中心事项(469项大项、798项子项)的“十公开”信息重新报送、梳理和确认,“中心”对所有报送事项及相关信息进行逐一审核,确保审批系统和行政权力库的无缝对接,及新、旧审批系统间的平稳过渡。“中心”新系统还成功入围2014年市级机关“五个最佳”之“最佳服务举措”候选名单。

2.积极配合做好深化涉审中介管理。一是根据市政府统一部署,对全市涉及行政审批领域的中介服务事项进行调研梳理,形成目录并在外网公示。二是通过实地考察、网络调研和电话交流等方式,对我市涉审中介监管工作提出建议方案并形成调研报告。据统计,在全市52个有行政审批事项的市级部门中,共计有19个部门的79项行政审批事项涉及相关的84项中介服务事项。三是在充分调研与考察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我市涉审中介领域的实际情况,多次参与我市《关于深化涉审中介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的讨论、修改及完善工作。2014年12月3日,市政府印发《深化行政审批服务中介机构改革实施细则》,明确“中心”负责梳理行政审批服务中介机构名录、中介服务内容,编制行政审批服务中介机构指南。

3. 积极配合推进“个转企”的相关工作。按照市政府“个转企”工作专题会议精神,对我市“个转企”的办理流程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梳理。在工商、国(地)税、质监、公安、住建等相关部门(窗口)的支持配合下,绘制完成了《苏州市“个转企”办理流程图》供市政府参阅。并配合市发改委服务业处,参与我市《关于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的若干政策意见》的修改完善工作。意见出台后,将对我市个体工商户的提升发展,及民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的转型升级,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三、贯穿于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作风有了新变化

1. 坚持学习教育高质量,在深刻思考中接受党性洗礼。一是领导带头学习。通过召开学习交流会、座谈会,围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坚持为民务实清廉,谱写中国梦的苏州篇章”等主题进行大讨论。二是开展专题党课学习。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切实提升了党员干部的学习成效,有力助推了行政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三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全体党员同志赴常熟沙家浜开展“追忆革命先辈重温入党誓词”活动,使全体党员受到了一次很好的革命传统教育。同时,中心领导在活动中还进行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公开承诺。

2. 坚持下沉服务多形式,在承接地气中转变工作作风。 “中心”班子成员先后带队赴10个县级市、区行政服务中心、7个行政体制改革试点镇行政(便民)服务中心、国税局服务大厅、胥江街道、潼泾社区、挂钩企业、审批平台合作研发单位等开展调研,听取意见建议,认真查找自身不足。针对公共服务窗口复印收费价格的问题,“中心”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在与周边同类城市行政服务中心复印打印收费情况及市场行情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对全市各级行政服务中心复印打印收费价格进行统一调整。同时,积极开展“三访三促”及文明志愿服务,下基层走访困难群众,帮扶困难家庭。

3. 坚持服务工作不松劲,在有序推进中提升活动水平。一是强化内部管理。根据征集到的意见建议,“中心”逐一排查,制定措施,修订完善制度体系,着重从窗口展示、窗口服务、窗口办件、窗口管理、创新创优五个方面进行改进;二是严明工作纪律。按照六项即知即改行动的相关要求,及时召开会议通报中纪委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件,严格上、下班指纹考勤、请销假制度,严格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发生。三是选树先进典型。结合“中心”年度“双十佳”主题活动及双月度考核要求,认真开展红旗窗口、先进个人评比活动,并将评比结果通报给各窗口单位,作为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四、致力于工作协调配合,公共资源交易有了新成效

1. 不断完善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信息发布规则。针对信息发布过程中各分中心及招投标相对人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调整信息发布程序,明确信息发布责任人,加强信息发布监督和责任追究,提高信息发布效率,确保信息发布依法、规范、及时、准确。据统计,2014年市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共发布各类招投标信息25365条,共中,建设工程交易分中心发布招投标信息9164条,政府采购分中心发布招投标信息15435条,交通工程招投标分中心发布招投标信息524条,产权交易分中心发布招投标信息118条,土地矿产交易分中心发布招投标信息124条。

2. 全面加强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各分中心服务创新。市建设工程交易分中心在交易服务大厅设立“绿色通道”窗口,对重点工程、实事工程、保障房工程实行“事前介入、事中指导、事后跟踪”,落实专人专岗、跟踪督办,及时督促、协调解决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同时,积极推行预约服务、延时服务、周六对外服务制度。政府采购分中心有效解决公证机关参与政府采购、政府采购代理服务收费标准、国有企业借助政府采购平台、涉密项目政府采购等焦点问题。交通工程招投标分中心实现招投标全过程电子化网上留痕、可溯可查。对施工、监理、勘察设计、检测单位等实行全方位网上备案、监管监察。

3.圆满完成各类公共资源交易任务。截止11月底,市建设工程交易分中心共发包工程2658个,工程造价706.71亿元,其中通过招投标发包1667个,中标金额481.91亿元,通过招投标,降低工程造价59.28亿元,节省工程投资10.95%。同时,共有144个水利项目进入有形建筑市场交易。政府采购分中心共开标2859件,实施协议供货910件,完成合同备案2703件,新增评审专家108人,库内专家1502人。产权交易分中心共交易项目33个。交通工程招投标分中心全年共计招标197个项目,合同总价78.34亿。土地矿产交易分中心全年二级市场出让土地15宗,抵押328宗,转让620宗;经营性土地招拍挂92宗,工业用地招拍挂102宗。

4. 持续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和市政府工作要求,“中心”和市编委办联合组成调研组,对南京、镇江、杭州、衢州、宿迁、盐城等地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对合肥、株洲、广州等地的做法进行了了解。在此基础上,“中心”先后向市政府呈送了《关于加快推进统一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工作的报告》和《关于推进统一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的工作方案(送审稿)》。目前,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工作正在持续推进。

五、着眼于加强队伍建设,服务形象有了新提升

1. 规范管理,优化窗口服务。一是在前期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新的《工作人员服务规范》,从制度上为创优服务提供保障。二是组织窗口服务培训。组织开展了2014年度窗口服务培训,通过《服务型政府建设与行政服务中心发展》、《窗口服务礼仪》、《中心规章制度简要把握》、《心理调适与辅导》、《审批系统日常操作》等课程的讲授,进一步增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三是开展窗口业务学习。9月起,组织开展了窗口进驻事项业务培训的系列讲座。四是更新“33312345”行政服务热线信息。要求各窗口自查梳理,健全AB角岗位职责、实施“一个号码对外”。

2. 多措并举,提高党建水平。一是优化调整机关党委组织架构。2014年中心机关党委新增第六支部,同时,认真做好第二支部、第三支部的换届和改选工作。二是严格规范党员发展调整工作。按照上级党组织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重点发展对象的三级梯队建设。三是组织参与市级机关“阳光服务、情暖苏城”微型党课竞赛活动。各支部围绕主题精心组织,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得到了评审专家广泛好评,有3个支部分别荣获二等奖和三等奖,中心也成为本次竞赛活动获奖数量最多的单位之一。

3. 持续改进,加强作风建设。一是组织开展第七届“双十佳”主题活动,进一步动员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牢固树立率先争先意识。二认真处办来信来访。落实苏州阳光便民“寒山闻钟”论坛工作要求,确保涉及“中心”内容的帖子得到及时关注和处理;深化审批系统多维监控,继续开展网上政务大厅咨询投诉栏目的答复处办工作,做到了件件有回应、件件有落实。三是敞开大门接受评议。认真总结服务评价系统运行情况,继续把评议表、现场评议和电话抽样回访作为服务评价的有效补充,确保群众评议广泛性与重点性兼顾。

2015年,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市政务服务中心)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按照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最新指示,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按照“经济转型升级,政务服务更要转型升级”的工作思路,顺势而为、主动作为,以政务服务的提档升级进一步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运用,努力开创全市政务服务工作新局面。

一是以改革为主线,加快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和政府职能转变。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和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要求,以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的成立为新起点,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主动配合做好简政放权相关工作,按照第七轮审改公布的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开展进驻“中心”事项的自查、梳理与调整工作。清理进驻“中心”的收费项目并提出建议报告。持续推进行政审批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进一步做好与行政权力库对接工作。依托“寒山闻钟”网络平台建立审批事项的公众监督机制。

二是以创新为引领,加快网上审批平台和导服平台为核心的智能化建设。在全市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和“中心”已有的信息化系统的基础上,启动建设对内行政审批、资源配置、公共服务、效能监察“四位一体”的政府综合性服务平台。搭建涉审中介机构信息发布平台。进一步优化完善数据共享平台和智能导服务平台。加强行政审批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平台和移动服务通平台的应用管理。结合“中心”新大楼建设进度,研究智慧政务大厅建设方案。

三是以“三集中三到位”、流程再造为突破口,加快行政审批机制的不断优化。加强政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强化、细化、深化数据统计制度,充分发挥统计报表的相互比对、相互促进作用。深入推进“三集中三到位”工作,力争做到“中心”之外无审批。不断丰富政务服务内涵,减少中间层级和交叉环节,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手段。完善绿色通道、一口受理、并联审批制度,推广超前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自助服务、网上服务、代理代办服务等人性化服务措施,提升服务满意率。

四是以加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为着力点,打造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按照苏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一委一办一中心”的运行模式和“统一规范、有效整合、积极推进、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进一步规范目前分中心的运行模式,加强对交易信息发布平台的监管。同时,积极主动做好“中心”新大楼建设的前期工作,进一步完善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和便民服务的进驻方案,明确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整合方案和统一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五是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队伍建设、形象塑造、效能提升的步伐。持续开展“双十佳”主题活动,优化日常督查考核方式。加大办件回访力度。整合现场、电话、网络等各类群众诉求平台,健全投诉处办机制,规范投诉处办流程。梳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制度刚性约束作用。选优配强窗口工作人员。丰富学习培训手段,加强处室与窗口、窗口与窗口的互动交流。推进政风行风建设。深入推进服务品牌创建活动,打响“政府之窗、百姓之家”服务品牌,不断提升“中心”对外服务形象和服务效能。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分享
打印页面|关闭页面
分享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