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工作动态>工作要闻
“疫情”期间逆势同比增长22.7%苏州市场主体数量突破200万
来源: 苏州市行政审批局  发布日期: 2020-05-11 14:32   访问量:

4月17日,位于工业园区的苏州万慧斯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顺利完成了注册登记,标志着我市第200万户市场主体的诞生。截至2020年4月底,苏州市场主体达到201.7万户,同比增长22.7%;占全省市场主体总数的18.6%,同比增加1.4个百分点;注册资本7.2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全市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188户,每千人拥有企业68户,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自2009年8月我市市场主体总量50万户的这十年多来,“50万”量级的增长突破表现出了“加速度”的强劲势头,时间跨度越来越短:2016年2月突破100万户,用时六年半;2018年10月突破150万户,用时两年八个月;今年4月突破200万户时,仅用一年半的时间。相似的“加速度”还体现在当下,刚刚过去的4月份,苏州新登记市场主体63054户,平均每天诞生2102户,是今年第一季度日均985户的2.13倍。

市场主体“加速度”强劲增长与苏州历来雄厚的经济基础、不断优化的产业布局、蓬勃生机的市场活力密不可分。

苏州的200余万户市场主体中,个体工商户有127.7万,数量占比最高;内资企业注册资本量最大,达5.9万亿元。在产业分布上,内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分别占各自总数的73.6%和90%;外商投资企业有46.2%集中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比为53.5%。从区域上看,昆山市场主体数量最多,达到60.8万户,园区注册资本量最大,为1.25万亿元。从企业类型上看,私营企业有66.6万户,占所有企业比重为90.5%,全市平均每16个人中就有一个私企老板,私营企业仍是苏州市场主体发展最具活力的领域。

产业布局呈现出区域集聚化态势。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已连年保持20%~30%的增长,目前相关企业已有3000多家,形成了以苏州工业园区为核心,全域建设苏州高新区、昆山、常熟、吴中、太仓、相城、张家港、吴江等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形成一核多极的“1+N”生物医药产业空间布局。在常熟,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已经成为新旧动能转型升级的优势主导产业,常熟已发展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汽车研发创新集聚区。太仓从“德企之乡”转型为“中德创新之城”,区域内有320多家德国企业,其中制造业德企约占全国的10%。

个体创新创业活力迸发。以“外卖小哥”为代表的外卖个体经济的崛起,帮助千万人顺利渡过了今年一季度时疫情最艰难的时刻。“填好资料后两个小时就领到了电子营业执照,做梦也没想到能成为一名创客。”昆山的外卖送餐小哥孟鹏超,是“好活”App上第10万名个体商户,通过“好活”平台,他能独立接单,与企业直接合作,让收入提高。“好活”也因此成为了昆山首创的全国线上“一次也不用跑”的快速个体户办理系统。

市场主体“加速度”强劲增长更与苏州长期坚持优化营商环境,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努力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的各项举措密不可分。

今年以来,我市全力推进“开放再出发”、苏州市营商环境创新大会发布《苏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行动2020》,对标国际先进标准,树立用户思维,注重客户体验,优化营商环境呈现出了新发展态势,“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商事登记制度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先后出台了《苏州市优化政务服务行动计划》、《积极应对疫情优化政务服务支持企业开工复工若干举措》、《苏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全面实施了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经营范围自主勾选、企业登记档案网上自助查询等改革措施,推出了全程电子化登记、企业开办全链通、个体户登记手机App办理、股份公司自助登记同城通办平台等一系列服务举措,市场主体登记便利度不断提升,群众不出门或在家门口就能登记,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5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我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获得通报表扬。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分享
打印页面|关闭页面
分享文章到